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出现过大便带血的毛病,轻则便纸带血、重则大便时滴血或喷血,颜色鲜红或暗红,有时还挟脓液及分泌物。 民间有“十人九痔”之说,痔疮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据统计,总发病率为59.1%。大便带血又是痔疮的主要症状之一,所以有相当一部份人误以为大便带血就是痔疮,而实际上有很多疾病都有大便带血现象,如未早期诊断就会延误病情。 临床上将血随大便而出或与粪相混称为便血,即通俗所说的大便带血。肛门排出血液是危险指征,是消化道出血的信号。排出血液的性质、颜色、数量与排便关系,在临床上皆有重要意义。 消化道低位出血,尤其是直肠下端出血则血色鲜红,与排便关系密切,排出的粪便和血液并不混杂,如内痔出血的特点是用力下挣时,血液可以从肛门内成射后状或点滴状,有时仅在便后,见便纸上带血,一般出血量不定。另外,肛裂引起的出血,一般量少,但排便时常伴有撕裂样痛。肛窦炎、肛周脓肿、肛瘘、直肠脱垂、结直肠息肉等均可能有便血现象。粪便中带血或混有粘液和脓性分泌物或肛门坠胀,可能是直肠或下段结肠有癌变。 消化道高位出血,例如食管下端静脉曲张破裂引起的出血,消化道溃疡出血,胆道出血等,血液离开血管后进入肠腔存留时间较长,与消化后的残渣均匀混合,排出体外时粪便呈柏油状,色黑而亮,有时成咖啡色,稠粘成浆糊状。 总之,大便带血不一定是痔疮出血,不能轻视大便带血这一毛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