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最特殊的时代,诸侯国林立争雄,百家齐鸣,历史事件频发,这个时期诞生了无数传奇故事,很多历史典故也都源于春秋战国,今天我们的故事就是发生在战国时期,还与一个成语——舐痈吮痔有关。
故事发生在被誉为战国七雄之一的秦国,当时秦国刚刚经历了商鞅变法,秦惠文王继位,秦国正式走向强国之路。也许大部分人都没听说过秦惠文王,但是如果说起宣太后芈月的老公,车裂商鞅、重用张仪的秦王,想必大家就应该知道我们今天故事的这位主人公了。
作为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君王,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治国能手,秦惠文王嬴驷一生可谓传奇:19岁年少继位,继承了老爹秦孝公的变法之路,嬴驷上位后虽族灭商鞅,却不废其法,任用张仪,连横六国,内平宗室,外拓疆土,为秦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46岁就病逝了,与他活到75岁的儿子相比,秦惠文王可谓是英年早逝。 关于秦惠文王的死因,史书上记载的是病逝,也有说是过劳死,但具体病因受当时医疗水平的限制很难判断,这也就造成了野史上关于秦惠文王之死的无数假说。今天我们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一种关于秦惠文王死因不太靠谱的猜想:有野史相传,秦惠文王死于痔疮。这种说法的依据源于一个典故,在《庄子集释》卷十上〈杂篇·列御寇〉中记载,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
为此我们搜集了一些战国时期人居生活状态的资料,通过研究发现秦惠文王得痔疮的可能性真的很高。首先,战国时期还没有椅子,人们大多是席地而坐,当时最流行的坐姿叫跽,就是两膝着地,小腿贴地,臀部坐在小腿及脚跟上,类似于跪坐。这种姿势,让人腿部、臀部受到的压力更大,特别是秦惠文王作为君主,要经常坐在书案前处理公务,长时间久坐,肛垫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自然容易得痔疮。
其次,战国时期秦国首都咸阳地处西北,物产并不算丰盛,以“粟菽”(小米和大豆)为主食,蔬菜也只有葵、藿、薤、葱、韭五种。还好春秋战国时期打猎不犯法,日常饮食中会有很多肉食,作为一国之君,秦惠文王可以说是顿顿食肉。特别是当时还没有爆炒这样的烹饪技术,肉食大多是蒸、煮、烧、烤,每天都是大鱼大肉、油腻饮食的秦惠文王,自然也属于痔疮高发人群。再加上作为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秦惠文王还要日夜操心国家发展,不是计划着杀商鞅、打卫国,就是筹谋着灭蜀败楚、伐取义渠,心理压力巨大,容易上火。多重诱因下,秦惠文王得痔疮也不无可能。
|